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是事前預防綜合治理,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的有效手段,是防控安全風險提升企業基礎管理的重要渠道,是加強安全保障防控生產安全事故的有效載體。
服務主要模式
(一)企業購買服務模式。企業根據自身安全生產的需要,按照市場競爭選擇機制,遵循自愿平等協商一致的原則,就隱患排查治理、安全標準化、誠信體系建設、安全教育培訓、應急管理等重點事項,委托安全中介機構或聘請安全專家并簽訂安全生產服務合同。受委托方根據自身能力承接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并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和合同約定,為企業安全生產工作提供有償服務。
(二)政府購買服務模式。針對中小微企業管理能力弱和部分高危行業領域風險大、專業性強等特點,由政府出資委托安全生產專業服務機構,或聘請安全專家為政府部門開展日常檢查、專項整治、風險評估等安全生產監管工作提供技術支撐。提供安全教育培訓、知識更新、人才培養等服務。
(三)三方聯動模式。根據行業(領域)和區域安全生產特點,為充分發揮一體化管理優勢,由政府規范服務標準,企業自主與中介機構簽訂服務合同,出資購買專業化服務,政府給予企業適當補助。
服務對象范圍
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范圍為小越街道轄內生產經營單位,也可根據轄內經濟產業結構特點、企業安全生產狀況和風險程度以及安全監管工作實際需要來確定服務重點,原則上應將以下行業領域或區域作為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的重點對象:
(一)礦山、金屬冶煉、建筑施工、道路運輸單位、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以及存在重大危險源的單位;
(二)職業病危害較重的用人單位;
(三)自身安全生產管理能力不足的工業生產經營單位;
(四)產業集聚區、經濟開發區、化工園區等工業企業相對集中的區域;
(五)存在重大事故隱患并被列為政府掛牌督辦的單位;
(六)涉氨制冷、可燃爆粉塵、有限空間、涂裝作業等存在燃爆、中毒窒息危險的企業;
(七)安全生產涉及主體多、監管職能交叉,近年來發生事故幾率高、傷亡損失較大的領域。
服務主要內容
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要突出基礎性管理工作,重點是隱患排查治理、安全標準化創建和持續改進以及安全教育培訓。
(一)專業技術服務:為企業提供隱患排查治理、事故預防、安全標準化創建、誠信體系建設、應急救援和演練、安全評價、檢測檢驗、職業病防治等專業技術和人力支持;為政府制定安全生產政策、發展規劃、法規標準以及開展安全生產許可審查、安全生產檢查、事故調查分析鑒定、重大隱患整治、公共安全應急防范、應急救援風險評估等提供技術支撐。
(二)安全管理服務:根據企業安全生產、職業衛生現狀和特點,制定針對性安全生產管理服務方案;為企業配置相關專業技術人員,指導、幫助企業建立完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操作規程、工作臺帳等;為企業提供周期性安全檢查服務,對發現的事故隱患提出整改意見,并指導落實整改。
(三)安全宣教培訓服務:根據企業實際需求,提供安全教育培訓、知識更新、人才培養等服務;指導、協助企業開展安全文化建設;為政府部門開展安全生產監管工作提供專業宣傳服務和政策法規咨詢以及安全法律援助等。
(四)安全生產信息化服務:應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發展“互聯網+安全生產”服務新業態,開發建設隱患排查治理、安全標準化等安全生產信息系統和服務平臺,提供安全生產相關研究資料和分析數據,為政府或企業安全生產工作信息化管理提供服務。
(五)其他安全生產服務:提供智慧用電等安全技術推廣、展覽展示、安全技術人才培養,以及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安全設備租賃、中小微企業融資擔保等服務。